立委陳明文走進基層,以座談會方式聽取基層心聲,並謀求解決之策。政治人物走進基層,已是常態,選民若能拋開預設的黨派立場而參加,當是政治選舉的贏家。
早期政治人物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,選民有事反映,得透過稱為「樁腳」的政治人物在各地連絡人,形成一個派系結構,政治人物透過派系結構擴大服務選民,但因派系有對立性,致服務對象受限。
現在政治人物直接進入社區,以座談會方式聽取選民心聲,雖然座談會與會選民的邀集仍透過政治人物在地方的同黨派友人,但政治人物已能和選民直接溝通,並提出自己的協助辦法,接受選民評斷的考驗,所以敢在選民前接受挑戰,多少也證明自己具有不負所託的能力。
面對政治人物走入基層,選民想要透過政治人物獲致最大利益,就要以中立態度參與政治人物的座談會,各個政治人物的座談會都參加,等於聽了一場攸關地方的選舉政見,並從中判斷、支持最符合國家或地方利益的政治人物,否則若仍有黨派成見而選邊,可能讓政治人物因只聽取部份的選民聲音,而失去判斷問題的整體性。
所以,政治人物在變,選民也要改變,讓自己成為最後的仲裁者,讓自己有機會接受政治人物服務,才是政治選舉的贏家。(趙慧容)







全站熱搜